EN CN
新闻动态
纪晓辉博士巴伦周刊访谈:长足发展的企业,必须具有全球创新竞争力
April 29,2022

(本文内容节选自巴伦周刊中文版 微信公众号ID: barronschina)


2021年下半年以来,受到政策、资本、产业、技术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,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遭遇大幅波动。而在国内,在“集采”政策背景下,国内资本市场高估值的生物医药公司也出现大幅回调。


面对当前不确定的资本市场环境,《巴伦周刊》中文版市值研究中心近期举办生物医药行业专场闭门会,特邀科望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纪晓辉博士,探讨生物医药板块的变与不变,以及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生物医药创新企业。


以下为纪晓辉博士的精彩分享(部分问答经节选和编辑)。


Q1:很多企业在等待市场转好,您如何看待市场转好的时机?

 

市场好转,肯定得看到医药板块反弹。反弹是必然的,因为资金在那儿。

 

医药板块前两年的资金可以分为两类,一个是专业基金,也就是专门投资生物医药市场板块的基金。另一个是通用基金,什么领域都投,医药板块好的时候会进入这个领域。根据我们和投资人的沟通来看,专业基金都在,钱也都在,只是什么时候出手的问题。通用基金是在观望,看医药板块的冬天有多久。

 

现在香港18A股普遍表现欠佳,但这绝对不仅是香港市场的情况,它反映了全球市场的状况。我认为现在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阶段,这对创业人、投资人都是一个反思的机会:如何才能在市场里获得长足发展,能够在市场里实现自己的差异,能够保持自己的淡定,以及如何让自己的业务对临床发展、对患者有作用。

 

创新药的终极检验是临床,如果你跟别人做的是一样的药,那就没必要再去拿新的资源,或者说投资人也没必要在同类项目上花更多的钱。但如果你有创新驱动力,最后能看到市场差异,那么这个时候就不用太在意资本市场好与坏的问题。

 

原来我在罗氏做BD最大的感触是,当资本市场不好的时候,是大公司做并购、做交易最好的时机,因为钱永远在那儿。对有长足发展潜力的公司来讲,出口是多项的,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问题。

 

我对资本市场还是充满了希望,因为它跟2008年时的情况不一样,当时是资金荒,但这次资金都在那儿,只是在等待出手的时机。这个时机就是企业的价值定位和估值相匹配的时候。


Q2:您是否认为市场已经到了谷底,医药企业如何通过自己的业务调整,来应对当前的市场状况?

 

在中国,生物医药被认为是朝阳行业,但实际在国际上,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是成熟产业。生物医药投资是不是到了谷底,不只是中国的问题,还是一个全球问题。

 

2021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。S&P500 2021年上涨了27%,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21%,而纳斯达克的生物医药指数却下跌到负0.6%。2021年迄今(2022年3月23日),S&P 500总体上涨了18%,纳斯达克7%,但是生物技术指数(XBI)累计下滑到负34.5%,所以医药板块的下跌不是中国集采或医保的变量,而是全球的变量,整个产业处于一个脱水的过程。

 

生物医药板块的下跌不是单个市场的问题,18A已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,估值大部分出现缩水,其重要的原因是理性回归。理性回归是正常的。比如,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,一般都处于临床一期、二期,有一些甚至在临床前阶段就上市,估值都在3~5亿美金。从资本市场来讲,这些公司在一期、二期临床还没看到效果的时候,这是一个期待的正常估值。

 

每个公司创始人都觉得自己的宝贝最漂亮,但到了资本市场,投资人的洞察力绝对是敏感的。所以现在18A板块的很多公司估值下滑,可以理解是价值回归。如果哪一天市场过热,四、五亿美金左右的公司的估值又变成了二三十亿美金的估值,那可能是投资者抛股票最好的时候。

 

另外一个层次是看公司的基本面,也就是说全球市场上有哪些生物医药公司能真地称为创新公司。这里讲的创新不是做局部创新。中国很多公司创新到最后的结果是“模仿式创新(me-too)”,充其量就是一个“快速追随(fast-follower)”,实际很难谈真正意义的创新。创新的视野应该是全球的,如果只在中国的市场发展,现在已经可以看到,中国市场的集采、医保政策在打开一扇机遇之窗的时候,同时也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,因此要看企业有没有能力走向全球。

 

做创新,价值就要最大化。真正的创新,离不开全球化,当然这需要承担风险。Me-too 和 fast-follower前期研发风险相对小,最后到市场里面竞争的时候,风险是巨大的。


Q3:疫情对市场和投资者心态都会有较大影响,当前的生物医药市场,您比较看好什么类型的企业?

 

从全球角度来看,对股票有影响的一方面是公司的基本面,包括公司的管线和优势满足了哪些医疗需求。另一方面,企业能不能得到资深分析师的认可,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公司实力的试金石。从创新方面来讲,科望医药要做全球创新,每一个产品都要做到世界前五或中国前二,其中包括“同类首创(first in class)”,也包括“同类最佳(best in class)”。但做这样的创新有风险,这时分析师的理解和认可就比较重要。

 

我们看18A上市企业或者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,我认为能长足发展的企业,必须是具有全球创新竞争力的企业,比如传奇生物,我觉得肯定可以看到这些企业的长线发展。

 

对于专注中国市场的企业,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看它的产品是不是有足够的差异化,药物进入市场后有没有竞争力。国内带量采购政策对生物医药市场板块的利与弊,可能需要大家一起思考。

 

但如果我是投资人的话,我首先会这样回答这个问题:找除中国市场之外还有竞争力、还有发展后劲的企业去投资。


Q4: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有没有一些细分领域有弯道超车的机会?

 

生物医药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,当所有投资人都可以在生物医药赚钱的时候,生物医药肯定没有走到正路上。生物医药,它其实是一个科学和自然对话的过程。现在生物医药公司在纸面上说能够挣到多少钱,谈论估值到什么水平,但实际上没有经过最后自然的检验。

 

弯道超车可以,但是千万不能把它作为一个战略发展的目标,弯道超车是机会主义。从长足发展来讲,要遵从自然和科学来发展自己的强项。从中国来说,集采和医保政策是中国市场发展的一个大方向,从短期来讲是打开了市场,但长期来讲,可能对真正的创新是一个制约,大幅度砍价会剥夺企业对长期投资研制创新药的动力,这毕竟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产业。

 

创新要走国际化路线,如果只是局部市场创新的话,拥有的只是比较优势,而不是真正的全球竞争力。我希望市场在反思和苏醒之后,能获得一个重新成长的机会,要做长足的发展,把创新最大化,而不仅仅局限于局部市场,比如把产品推到市场之后,其它事情就不管了,最后盈利与否变成次要的事。我觉得这是一个药企成功的假象。我相信这段时间,大家肯定有很多的反思,会让这个产业变得更健康和强壮。

 

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
企业传播:
PR@elpiscience.com

商务拓展:
BD@elpiscience.com